【人物名片】高超,中共党员,武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多个校级项目,荣获武汉学院2022-2023学年度“优秀班主任”称号。

高超主要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他秉持朴实的教学风格,依托扎实的专业知识,致力于引导学生追求真知、热爱生活。
贯彻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任教师,高超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他认为思政课并非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抽象概念和术语,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他希望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去观察认识中国近现代史。

拓展思政课的知识视野
高超不仅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还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他的留学经历也赋予了他宽广的国际视野。在教学过程中,他善于利用国内外的具体案例和史料,运用比较历史分析的方法,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以史立论。

注重思政课的跨学科整合
在教学设计中,高超还注重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尝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思政课教学中。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他尊重各教学班的专业差异,巧妙融入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推荐适合学生专业特点的经济史、社会史相关书籍,帮助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历史事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历史认识。
坚持思政课的学生主体性
高超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他通过引入时事热点、历史事件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同时,他还积极运用小组讨论、课堂研讨和短视频拍摄等方式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例如,他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人物的主题演讲,通过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避免了传统思政课单向灌输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