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教务 > 教学建设 > 课程建设

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

作者:张焰翔 摄影: 审核:马光菊 责任编辑:黄红来源: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24日 16:54点击:

全校各单位:

根据《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2024年工作要点》及《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2024年湖北高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建设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办函〔202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24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型及要求

(一)线上一流课程

课程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开放、共享,有必要的教学支持服务。课程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应用。课程须通过课程平台提供在线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学团队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按时评定成绩。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截止本次申报结束时间,申报课程须在全国主要公开课程平台或湖北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楚课联盟”)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并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

申报课程名称、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须与主要开课平台显示情况一致。不具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的课程,如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无完整教学过程及教学条件或在主要开课平台无法正常显示完整内容及教学活动的在线课程等,不得申报。

(二)线下一流课程

线下课程应在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鼓励线下课程借鉴线上教学经验成果,有效运用智慧教室以及线上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改革。申报课程为纳入现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优先立项。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合理分配学时,有效利用线上优质资源,并结合线上线下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应具有可追溯的学生在线学习记录。截止本次申报结束时间,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面向学生完成至少两个学期教学活动。

(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非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鼓励通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重点是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教师

1.课程团队成员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师德师风、高度的教学热情,具有较为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

2.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的专任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2年及以上本科课程主讲经历。申报线下一流课程的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已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可不受职称申报限制。同一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1门课程。

(二)申报课程

1.申报课程须符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有关“推荐条件”的要求。

2.申报课程为纳入现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包括素质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创新创业课、学科交叉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

3.截止本次申报结束前,申报课程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且未来三年能稳定开设。每门课程根据开设实际情况,只能从四类课程中选择一类进行申报。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含课程负责人)等申报信息须与学校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课程开设信息一致。

(三)教材选用

申报课程选用的主讲教材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其中有相关选用要求的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须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四)不得申报的情形

1.已获批国家级、省级或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不论是何种课程类型,都不得再申报为其他类型校级一流课程。

2.申报课程负责人及主要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问题、学术不端问题、五年内出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的。

3.在政治审查时发现申报课程内容存在涉密、思想性、科学性问题,或有其他不适宜公开传播内容问题的。

(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申报课程,原则上优先推荐:

1.围绕国家和省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新工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课程。

2.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趋势,高度重视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反映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和前沿成果,注重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

3.依托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积极应用其他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优质资源开展数字化教学转型的课程,以及成效较好的自建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4.依托湖北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开设课程或选用其优质课程资源,积极开展智慧教学改革探索的自建课程。

三、申报及管理

(一)申报数量

各学院(部)推荐不少于3门课程,其中线下一流课程不超过1门。学校将根据各学院申报情况,择优立项建设。

(二)申报程序

1.学院(部)推荐。学院(部)根据本单位课程建设计划,组织符合条件的课程积极申报,择优推荐。

2.学校立项。学校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的基础、成效等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各单位以往课程建设和维护情况,立项本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

(三)建设管理

学校将对立项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实施动态化过程管理,对课程的建设情况、应用效果等进行跟踪监测,并适时组织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检查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项目将撤销立项。

四、材料报送

课程负责人填写《武汉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1)(四类课程分四种样式,按照申报类型选择一种填写),其中线上课程还需填写《课程数据信息表》(附件2)。学院(部)组织初审后择优推荐并填写《武汉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附件3),于6月21日(星期五)16点前连同本单位所有申报课程的申报材料一并发至企业邮箱9680@whxy.edu.cn;同版盖章纸质材料交至教务处教研科(行政楼117-2办公室)。

五、其他说明

学院(部)要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评选和建设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申报要求,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择优推荐,保证课程质量,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一流本科课程。


联系人:张焰翔

联系方式:81299699转7043


附件:1. 武汉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2. 课程数据信息表(仅线上课程填写)

    3. 武汉学院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汇总表

武汉学院教务处

2024年5月24日

Copyright By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