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各单位:
为全面了解开学以来我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运行的整体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促进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按照《关于开展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武院教字〔2020〕14号)精神,本学期于第10~12教学周(2020年4月27日-5月15日)开展了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现将此次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情况概述
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围绕线上教学工作展开,重点检查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方式以院(部)自查为主,教务处通过查看各院(部)提交的电子存档资料和自查报告、校级督导每月的听课汇报、学生问卷调查报告等材料,了解自开学以来我校线上教学整体运行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院(部)均能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严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整体线上教学秩序良好,运行平稳,质量较高。
(一)统一部署,以查促建
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成立了以郑祝君副校长为组长的期中教学检查领导小组,于4月21日召开了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会议,会上教务处对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做了具体部署,要求各院(部)如实反映教学基本情况,做好各方教学意见与建议的收集、处理、反馈和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重点研究、沟通整改,保障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各院(部)成立了本单位的期中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工作会议,传达学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文件精神;围绕“常规教学检查、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教风学风建设、档案整理”等方面进行检查;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开展教师自查、教研室检查、院级督导听课、辅导员进课堂等方式检查线上教学情况,并认真研讨线上教学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有总结,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质量。
(二)稳定有序,运行良好
1.教学计划落实到位。本学期我校494门课程分三个阶段开设了464门线上课程,1438个课堂(附件1);共有398位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其中自有教师337人,外聘教师61人。除少数实验实践类课程外,大多数课程已开展线上教学,平均开课率92%以上,其中外国语学院开课率100%。
2.教学运行规范有序。各院(部)均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布置授课平台,准备充分,按时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各院(部)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线上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信息工程学院、金融与经济学院、法学院的线上课程教学方案已完成编制和审核工作。各院(部)大部分教师能按照教学进度有序开展线上教学,个别教学进度较慢的教师已进行教学整改。
针对在线教学师生之间缺少面对面实时互动交流的情况,大部分教师能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譬如法学院教师采取课前知识点突击小测验、课堂随机连麦提问、组织学生上传课程随堂笔记、采取任务与问题驱动等教学方式增进课堂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参与式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学活起来;管理学院教师将战“疫”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融入课程教学,引起学生共鸣,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课堂教学从教室转移到了网络,授课时间缩短,教学内容凝练,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们通过多种方式和平台布置作业(包括预习、复习),采用学生互评和老师抽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批阅,并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各院(部)采取班级自查、辅导员督查、院级督导协查、院(部)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所有辅导员都要进入每个班级课程授课群,积极了解学生参与线上教学的情况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舒缓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积极主动地学习;针对网络状况较差不能有效参与线上课堂学习的学生,金融与经济学院采取点对点的课后辅导,支持和鼓励学生完成课程学习。
(三)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各院(部)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一是围绕线上教学相互听课、评课,定期召开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分享线上教学经验,优化课程设计、签到方式、课堂互动、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共同解决线上教学遇到的难题和困惑,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二是以本学期线上期末考核为主题,在线研讨课程考核方式,以保障线上考核的公平公正;三是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为主题,线上分享交流项目申报经验,提升教师科研教研能力和水平;四是以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开展线上研讨,制定“十四五”院(部)和专业发展规划。总的来说,各学院(部)通过组织线上会议和教学研讨活动搭建了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桥梁,围绕线上教学、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学院发展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效果显著。
(四)教风学风,良性互动
1.教风建设已显成效。本学期,我校理论课程全部开展线上教学,部分实践实验课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能开尽开。线上开课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按照线上教学要求提前做好授课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根据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以下简称质评中心)两个月的在线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我校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师积极交流学习,教学内容和方式逐步优化,线上教学技能越发娴熟,师生互动趋于活跃,线上课堂管理逐渐加强。
由此可见,我校教风在线上教学期间有所提升。同时,各院(部)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以优良的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2.学风建设持续深入。为促进我校学风建设,各院(部)根据线上教学特点建立查课督学制度,通过“榜样力量”“云打卡”“明生说”“五四精神”“在线促学风”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做好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会计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号通报每周查课情况;法学院要求辅导员一日一报学生到课情况。从各院(部)统计情况看,学生到课率普遍在90%以上。从教师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提出有效的建议,配合教师完成线上课堂教学。总体而言,我校良好的学风正逐步形成。
二、成绩与亮点
自本学期启动线上开课以来,线上教学工作已历经3月有余,教务处和各院(部)对线上教学进行了周密细致安排,确保疫情期间各项教学工作(线上课堂教学、教学检查、线上考试、毕业论文答辩等)顺利推进,做到项项有安排、件件有落实、事实有总结,强化过程管理,形成工作闭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技能不断改进,线上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其中最为突出的亮点有以下5个方面:
(一)在线教学质量报告持续更新
为做好在线教学的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质评中心于本学期初制定并发布了《武汉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方案》,组建了疫情期间临时线上教学校级督导组,通过督导听课记录和在线问卷调查,结合学院(部)的教学质量报告,每月持续更新我校的线上教学质量报告,及时反馈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各院(部)对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质量。
(二)教学专项问卷调查初显成效
教务处坚持以生为本,转变教学管理方式,一是开展了教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教材选用和学生使用教材的基本情况,为加强教材管理提供依据;二是开展了独立设置实验实践课程的在线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督导、教师和学生对目前线上教学的满意度情况,针对少数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务处联合院(部)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三)教师调停课现象明显减少
近几年,学校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严格管理和规范,各院(部)加强了对教师调停课的审核把关,截止本学期第13教学周教师调停课数据情况显示,疫情期间教师线上教学秩序良好,教师办理调停课明显减少,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通识教育课部本学期没有停课补课记录。具体调停课数据详见(附件2)。
(四)树立典型加强宣传力度
本学期学院(部)的线上教学管理和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效果凸显。学院(部)注重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并培育线上课程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从亮点中发现典型,从共性中找到策略。截止到目前为止,各单位陆续发布的新闻宣传、教学简报、教学经验、学习分享及教学动态等百余篇,全校掀起了学先进、比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摸底帮扶凸显管理新气象
线上教学阶段暴露了一部分“学困生”,院(部)采取教学与学工连手的共同帮扶政策。辅导员从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关心学生思想状况入手,并适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情况,沟通学生学习情况,与家长携手共同督学。任课教师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入手,与辅导员双管齐下,帮助“学困生”转变思想,跟上学习步伐。在此特殊时期,此举措既体现了管理暖心化,更凸显了教学管理的新气象。
三、问题及建议
(一)教学检查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1.数据统计需细致。通过检查发现,部分院(部)的教学统计数据存在偏差,课程门数、教学任务数、教师数统计不够准确,工作不够细致。
2.教学检查需深入。部分院(部)期中教学检查的相关表格填写要求不够明确,提交的总结报告缺乏数据支撑,不能较全面体现检查内容。
各院(部)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基础资料的统计和整理,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线上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教学平台选择应集中。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开启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新局面。为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我校在线教学呈现多种教学平台共存的局面,为方便教学管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平台应进行集中和择优选择。
2.教学平台运用待加强。线上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中,促教学、提效率、保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教师对平台的运用仅限于组织学生签到、学习网上资源、布置网上作业。对平台的资源和功能运用还不够充分,教师们需要进一步学习平台的使用技能,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线上教学内容需优化。线上教学不是简单的课堂场所的转换,任课教师应根据在线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建议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凝练和筛选,重点内容重点讲解,注意详略,抓住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4.线上教学方式需多样。较之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本身在互动的便捷性和反馈的及时性方面稍显薄弱。长时间的网络教学,学生学习逐渐呈现疲态,学习热情度有所回落,需要老师采用更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既要让学生有持续的新鲜感,也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紧迫感,有效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热情。
5.线上实验教学需改进。根据线上实验实践教学的问卷调查情况,已开展线上教学的部分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各院(部)要加强实验实践课程线上教学的管理和监控,督促任课教师调整实验教学方案,优化线上实验教学项目,清晰明了展示课件和教学内容,明确实验实践教学要求,做到软件操作步骤熟练于心。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课后辅导答疑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实验实践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加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实验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6.教材选用需加强审核。通过对教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线上教学的少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使用或基本不使用教材,还有部分教师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脱节,学生独立理解教材内容存在困难。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各院(部)要召开教材选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教材选用计划,各级单位要加强教材选用的审核管理,做到教材选用凡选必审、质量第一、适宜教学、凡选必用。
(三)学生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院(部)需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之间的联动机制,引导学生融入在线学习,规范学习行为,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辅导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进行思政教育;任课教师需加强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提升线上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以线上教学为契机,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带问题学习,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学生课外活动有待进一步跟进
根据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纯粹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各种学生课外专业活动应及时跟进。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地学有所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院)部应积极组织学生社团,汇同专业教师设计并开展一系列学生课外专业活动,辅助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正值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关键年,各院(部)要以在线教学、主题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探索教学改革创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坚持并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管理,凝练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成果和亮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1:各学院(部)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基本情况统计表
附件2:各学院(部)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调停课统计表
教务处
2020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