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务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教务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规划教材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张焰翔 摄影: 审核:马光菊 责任编辑:黄红来源: 发表时间:2024年12月03日 09:21点击:

各学院(部):

为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教材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20193号)和《武汉学院规划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武院政〔202484号)要求,学校决定开展2024年校级规划教材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校级规划教材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文篇目内容积极向上、导向正确,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

(二)根据“四新”建设要求,立足学术前沿,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准确阐述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内容选择科学适当,各学科内容协调配合,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类别、覆盖广度、难易程度等。

(三)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凸显“应用型、重特色、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体现“一主体两融合八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四)申报立项的教材,其所对应的课程应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所涵盖的课程。申报立项的教材原则上应为课程主体教材,不包含翻译教材;教辅(教学参考书、习题、案例、试题库、工具书等)不得独立作为项目进行申报。按照教育部、中宣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的要求,凡涉及“马工程”教材的,不在立项范围内。

二、立项重点

校级规划教材建设应主动适应我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下列情况优先列入立项范围:

(一)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规划教材或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二)国家、省(部)级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或其他教改项目立项的教材;

(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及具有专业特色并能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的教材;

(四)配合我校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反映我校优势学科,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教材,体现产教融合、交叉融合的教材;

(五)代表学科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体系,在国内同类教材中较为先进的教材;

(六)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或地方特色文化的教材,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教材;

(七)学校其他重点支持的教材,已获得国家级出版社的推荐意见和出版意向的教材。

三、申报要求

(一)校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大纲,教材编写、统稿和定稿,对教材编写质量负总责,参编人员对其所编写内容负责。

(二)教材编写人员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政治敏锐性强,能够辨别并抵制各种错误政治观点和思潮,自觉运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三)主编应为我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专任自有教师,原则上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职称。

(四)参编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其中新兴专业、特色专业、优势学科等可适当放宽要求。

(五)为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和使用的连续性,每种教材的编写团队结构要体现梯队建设的需要,核心编写人员原则上不超过8人。

(六)申请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须至少完成70%编写工作量,含教材的主要框架、核心章节内容以及配套的教学资源等应基本成型,能够清晰展现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和主要内容。

(七)教材立项负责人仅允许申报1项。未完成已立项学校教材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报新的教材建设项目;被取消教材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三年内不得作为负责人申报新的教材建设项目。

四、申报程序

(一)教材编写负责人需提交申报书(附件1)及书稿编写已完成内容的电子版;

(二)学院(部)根据本单位教材建设规划,对立项申请进行初审,审核并签署意见;学院(部)汇总并填写汇总表(附件2),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教务处。

(三)学院(部)上报材料后,学校组织专家进行校级规划教材建设立项评审,择优立项。

五、其他事项

(一)本次立项申报截止日期为20241226日(星期四)16时,逾期不予受理。

(二)请各学院(部)将附件1、附件2纸质版汇总后报送教务处教研科(行政楼117-2办公室);附件1、附件2及书稿编写已完成内容的电子版汇总后发送至企业邮箱9680@whxy.edu.cn


  联系人:张焰翔

  联系方式:812996997043


  附件1:武汉学院规划教材立项申报书.doc

  附件2:武汉学院规划教材立项申报汇总表.xls

武汉学院教务处

2024122


Copyright By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汉学院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1225号 鄂lCP备10014564号-1